新聞快遞
出處:信義房屋 2025-01-10
在日本,房租居高不下的情形並不僅限於東京與首都圈,連大阪市、福岡市等吸引日本全國各地人潮的城市,也都有同樣的傾向。
在J-REIT(日本版房地產投資信託)提供給投資人的資料中即可看到實際數據。「租金變動率」是在房客更迭後,比較同一個房間之前與現在的房租所計算出的數字。根據知名住宅投資法人Advance Residence(以下簡稱Advance)公布的2024年7月決算資料,租金變動率為9.8%。
租金變動率所呈現的是同一個房間的變動情形,以平均居住時間4年來計算,這數字就代表屋齡雖然增加了4年,價格卻上漲了約10%。其中有些房間會經過翻修,不過就算扣除這個部分,租金變動率仍高達9.6%。
從Advance各地區的租金變動率來看,最高的是東京23區的12.4%,首都圈亦高達8.9%,九州(大多為福岡縣)為7.8%,關西為4.5%,除了名古屋市的-3.0%外皆為正成長,全國各地皆呈現上漲趨勢。
另一家知名的住宅投資法人Comforia Residential(以下簡稱為Comforia)所公布的租金變動率為9.9%,同樣創下歷史新高。從各地區來看,東京23區高達10.3%,首都圈亦有15.7%,關西為2.7%。
租金變動率是根據租賃住宅的出租率所計算,而出租率正是供需平衡下的結果。J-REIT的房屋品質與營運能力優於整體市場,因此在出租率方面,Advance的調查數字高達96.5%,Comforia則為96.8%。
從整個租賃市場來看,根據日本租賃住宅管理協會的資料,2012年度首都圈的出租率為90.3%,關西圈為92.8%;2022年度首都圈的出租率為95.8%,關西為94.9%。考量新冠疫情平息後市場復甦的趨勢,本年度的出租率肯定會高於2022年度。
在上述出租率下房租會有所上漲,但在出租率僅有90%左右的情況下,租金變動率則會呈現負成長。而租金上漲與下跌的分界線,就落在出租率93%左右。
常聽到有人說「以總人口減少、空屋很多的國家來說,日本蓋的新房子太多了」,不過這只是外行人的想法,根據我的分析,實際上其實完全相反。首先要澄清的是,日本的總人口雖然減少,但隨著家庭形態改變,以及單身人口增加,日本的家戶數愈來愈多,今後很有可能會持續增加一段時間。從供需方面來看,「住宅存量」為供給量,而需求量則是「家戶數」,而非「總人口」。
其中以都會區的家戶數成長最多,根據國立社會保障及人口問題研究所(以下簡稱為社人研)的2015~2020年家戶數成長率預測,日本全國成長率的估計值為1.45%,但實際上的成長率為4.45%,是估計值的306%(約3倍);東京都成長率的估計值為3.46%,實際上的成長率為7.86%,是估計值的227%(約2.3倍)。
以下根據實際數字來做分析。從東京都區部2013~2018年的供需平衡來看,新屋的供給為每年2.1%,滅失(拆除既有房屋)為每年1.1%。所謂滅失,指的是房屋失去市場價值而遭拆除,木造或鋼骨房屋的週期大約是30年,鋼筋混凝土房屋則為50年。也就是說,如果繼承了屋齡40年的老家,想把房子租出去賺點租金的話,難度可能相當高。
以每年新屋供給2.1%來計算,扣掉每年滅失1.1%後剩下1.0%,當家戶數高於這個數字時,就代表需求過剩;低於這個數字時,就代表供給過剩。而2013~2018年這段期間的實際數字為1.1%,出租率因此升高。在國勢調查的2015~2020年這段期間,家戶數的成長率高達1.6%,明顯屬於需求過剩的情形,出租率又進一步上揚。需求雖然在新冠疫情期間下跌,不過在疫情平息後,家戶數的年成長率已經來到1.9%,租金又變得更高了。
在剛才提到的社人研家戶數成長率預測中,預估年成長率為0.7%,實際成長率為1.6%。預估值的0.7%低於供需平衡的1.0%,如果預估正確的話,供需應該會鬆動,房租理應要下跌才對。
不過在實際成長率為1.6%的情況下,房租則會上漲。只不過是短短五年後的家戶數預測,當然得盡可能準確才行。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會做人口預估,而在做預估時,我有能力讓誤差降低。這是因為我用來做推估的,並非每五年一次的國勢調查的數據,而是每年、每月公布的住民基本台帳人口資料。
2015年時做的國勢調查,要等到2017年才會公布結果。只要透過住民基本台帳,來掌握這兩年之間的演變,就能將需要預估的期間減少到三年。如果搭配五年一次的數據和每年的數據,準確度可提高五倍。做預估這一行,只要猜錯就等於白做,所以一定要用盡手段提高準確度,要不然怎麼對得起客戶呢。
在出租率上升的情況下,如果不多蓋一些新房子,那我們就得住在瀕臨拆除邊緣,而且累積了好幾十年髒污和之前房客味道的老房子裡,或是找一間房租更貴的屋子了。我認為與其這樣,不如多蓋一些符合現代人需求的新房子,建議地產開發商和建商蓋愈多愈好,最好多到讓人擔心供給過剩。
異次元量化寬鬆政策開始於2013年,造成了房地產、股票等資產膨脹,卻並未達成原本的目標,也就是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再加上薪資亦未調漲,實質薪資一直緩緩下跌。在上述背景下,公寓價格幾乎漲到兩倍,而且連房租也開始大幅上漲。
目前房租高漲的情形,唯有在供需鬆動時才會減緩。在建築成本高漲下,要達到供給過剩十分困難。而在年輕人離家獨立,以及外國人增加的現狀下,也不太可能發生需求減少的情形。
面對上述情況,租賃市場的成本只會愈來愈高,金流也會愈發惡化。相較之下,只要自行購屋,不但用不著擔心房租上漲,還能期待資產價格膨脹。目前房地產的價格雖高,不過仍可期待今後資產價格膨脹,等到開始下跌時再出售即可,如此一來就能避免發生購屋貸款高過房租的情形。
(消息來源:東洋經濟ONLINE;專欄作者:沖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