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認識日本 可愛又療育的日本女兒節

認識日本

出處:信義房屋 2022-03-02

可愛又療育的日本女兒節


日本每年的3月3日是女兒節(ひな祭り),是一個祈求女孩健康長大與幸福的傳統節日,家中有女兒的家庭,會在這天替女孩穿上鮮豔的和服,擺飾雛人形(和服娃娃),並為雛人形供上紅、白、黑三色的菱形麻糬、彩色小米菓、白酒和桃花。菱形麻糬是指紅色、綠色、白色三層麻糬,紅色是用梔子花、綠色是用艾草調合出來的顏色,這些花草都具有驅邪功效;彩色小米菓則是以桃色、綠色、黃色、白色四個顏色表示四季。主要目的是要祈求擺脫惡運、災難,保佑女兒一年四季都平安幸福、健康成長。

此外,女兒節又被稱作雛祭(雛祭り)、人偶節、上巳節、女兒節、桃花節、娃娃節。

 

女兒節(ひな祭り)的由來

 

女兒節至今雖然已有1000年以上歷史,但你知道嗎?其實女兒節一開始跟女兒可是沒太大關聯性呢。

 

關於其源頭眾說紛紜,目前最為大眾所知的說法是日本平安時代因受到中國唐朝上巳節(三月三)的「送厄船」和「曲水流觴」風俗影響,人們會用紙做成人形,表示自己身體不適便轉移到人形上,然後放入河流走,屬於一種驅邪除厄的節日儀式,稱為「流し雛」。雖然1544年的日本文獻上已經有記載關於三月慶祝節日的情況,但並未提及女兒節,只提及了桃花酒、艾草粘糕等,直到1629年才開始出現在皇宮內,到17世紀後半才開始在坊間流行起來。隨著時代的推移,這些人偶製作得越來越精細豪華,漸漸地人們便不再講究要把人偶流放到河中,而是改為裝飾在家裡面了並結合日本古代貴族之間流行的人偶家家酒遊戲「雛遊び」,成為如今的「雛祭」女兒節。

 

形形色色的女兒節人偶

 

女兒節人偶形形色色,但最初的女兒節人偶主要為遊戲用的紙紮及放諸流水用的稻草編成,做工比較簡單,不過隨著時代演進,人偶製作得越來越精緻,據說江戶時代便已出現豪華且氣派美觀的完整宮廷典雅裝飾的女兒節人偶。

 

一般來說擺設需要15個人形娃娃,七階的台子,但也有人因為價格選擇階數較少的台子。如:5階、3階或1階。日本人視奇數為吉數。

 

而雛人形的擺設也有一些特別的規矩:

 

第一層:男女偶人各代表天皇和皇后,背後豎立金色屏風。

 

第二層:手持慶賀的白甜酒的宮廷女官,稱為「三人官女」。

 

第三層:宮廷樂隊的「五人伴奏」,分別為手持太鼓、大鼓、小鼓、笛子、扇子的歌手。

 

第四層:侍從,正面看去,右邊裝飾左大臣,左邊裝飾右大臣,二者之間擺放盛著菱形年糕、白甜酒、彩色小米菓之類的盤子。

 

第五層:並列著負責瑣事的三名僕役

 

第六、七層:裝飾衣櫃、衣箱、梳妝台、針線盒、茶具、轎子等裝嫁妝的用具。

 

由於女兒節也包含慶祝春天要來的意義,所以從立春(約2月4日前後)之後就可以開始拿出來擺,而收拾的日子則為女兒節的隔天,最晚也不能超過春分(約3月21日前後),且在日本有「若不趕快收起來,女兒會很晚才出嫁」的迷信。

 

如果沒有辦法繼續保有的話,將雛人形當作垃圾直接丟掉對日本人來說太過於殘忍,就可以拿到全國各地的神社寺廟,付一些錢讓廟方領養,即所謂「人形感謝祭」,例如東京的明治神宮就在每年10月中的星期日舉辦人形感謝祭。

 

由於人形娃娃可以代代相傳,當嫁女兒的時候,把人形娃娃和新添購的家具作為嫁妝讓女兒帶走。女孩第一次過的雛祭,人形娃娃都是母親娘家方面提供,時至現在,費用的承擔,都是有兩家平分、對折。有的因為小朋友還小,所以一般都不會買太昂貴的娃娃,反而都是逐年添購補充。如果母親娘家本身的人形娃娃收藏較好的話,可以傳給自己的女兒,也就無需再多花錢了。有些名門世家的人形娃娃歷代相傳,累積到幾十數百個,每年擺飾出來都相當壯觀,有的甚至是從江戶時代就傳下來,有數百年歷史,並且被列為國家指定的特別文物,其價值難以估計。

 

不可或缺的女兒節料理

 

女兒節傳統節慶料理可以看見許多宣告春天到來的當季食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蛤蜊湯」,因為蛤蜊的貝殼都是成對闔上,象徵夫婦一生的相伴相隨;將菱形的綠、白、紅三色麻糬相疊而成的「菱餅」;用粉、綠、黃、白四色來代表四季的「雛霰(ひなあられ)」等等。另外使用許多有吉祥意涵食材入料「散壽司(ちらし寿司)」也很受歡迎,常會代表良好前景的蓮藕、象徵長壽老人的蝦子等等。

 

女兒節是一個飽含父母情意且希望女兒平安喜樂的傳統節日。大家不妨也可嘗試在家中擺設女兒節人偶、裝飾桃花、一起享用美味料理,慶祝屬於自家的女兒節吧!

箭頭符號掌握日本置產最前線,盡在【日本購屋說明會】 上一則 下一則

更多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