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新聞快遞 國際觀察:資金持續湧入不動產

新聞快遞

出處:信義房屋 2015-12-04

國際觀察:資金持續湧入不動產


2008年發生金融危機之後,歐美央行主導的超低利率政策及量化寬鬆政策 (QE) 對不動產業界產生巨大影響。這些政策刺激企業投資不動產,挽救了瀕臨危機邊緣的市場價格。目前,除了俄羅斯和巴西外,不動產價格水漲船高。在發生金融危機之前,借貸投資造就了不動產的繁榮,如今則是經濟的基本面拉抬了價格。

 

以美國為例,像是技術開發、教育蓬勃發展的舊金山、波士頓等都市,其不動產價格皆持續上揚。在日本、美國以及歐洲,不動產投資收益率仍舊高於債券投資,因此資金持續湧入。

 

未來也許會有部分國家將實施升息政策,然而調高利息即代表經濟體強健、自主成長,應採取積極姿態。即使央行不傾向給予衝擊,也應緩慢微幅調整升息速度。

 

在如此穩健成長的背景下,由於辦公大樓等租金上漲,也許會減輕升息所帶來的影響。不動產的市場行情需以長遠的目光來看,而非像股票市場在短期間產生劇烈的價格波動。

 

從國際層面來看,由於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向顯得不安定,使其股價下跌。而中國目前正試圖將經濟的主導權由製造業轉移成服務業,在大規模改革之下,部分窒礙難行也不是件令人吃驚的事。中國政府為了防止不動產價格過度哄抬,而加強控管收購、管束銀行放款,導致2014年的價格下滑,此狀態並不視為不動產的泡沫崩潰。

 

儘管中國存在著龐大的不動產需求,供給量卻很少,若政府能停止干預,在反映需求之下,價格即會上升。中國政府一直致力於發展建設,因此正考量朝基礎設施、住宅方面進行投資。往後的20年中國仍會持續成長,事實上步入2015年後,許多都市的不動產價格已經開始上漲。

 

從結構層面來看,關於不動產投資及買賣,許多國家都有獨自的限制措施及投資流程,例如資金調度必須透過基金法人、或外資比例超過規定時,稅制上則沒有優惠。

 

以歷史因素、地區情況為背景之下,必須不斷檢討其是否符合現代框架、以及有無阻礙資本、消息的流通。在跨太平洋經濟夥伴關係協定 (TPP) 中,美日等國竭力想削弱貿易壁壘,此一想法也應納入不動產部門當中,藉以減低國際的不動產投資障礙。

 

撰文者簡介

Colin Dyer 美國仲量聯行總裁

Colin Dyer曾擔任網絡採購的世界零售商聯盟最高經營負責人,自2004年起任職綜合不動產服務龍頭的仲量聯行。目前仍在職。

 

備受質疑的危機後改革

發生金融危機時,先進國家的政府、央行必須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干預不動產及不動產金融市場,然而此舉將扭曲市場價格,故不可永久持續下去。所謂干預,是讓市場回復至正常化為止的一種爭取時間的手段,在干預期間,必須致力改革構造,藉此提升原有價值。以不動產的情況來說,包括消除利益衝突的市場、提高透明度、改革複雜的稅制等。為了逃脫危機模式而安於政府干預的國家,最終將會嘗到苦頭。(經濟評論部 太田康夫)

 

(摘自「日本經濟新聞」國際輿論專欄)

箭頭符號日本房地產投資說明會,讓您徹底瞭解日本房市!!! 上一則 下一則

更多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