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不動產分析 高樓大廈林立的地震大國 以建築結構作保證 新建供給持續不斷

日本不動產分析

出處:信義房屋 2024-06-05

高樓大廈林立的地震大國 以建築結構作保證 新建供給持續不斷


高樓大廈林立的地震大國

以建築結構作保證 新建供給持續不斷

 透過「耐震、制震、免震」各種工法防止倒塌的技術能力

 

民眾對巨大地震的警戒心急速升高。2024年新年初始,能登半島就發生了大地震。震央位於能登半島東北部,震源深度僅16公里,地震規模為7.6,最大震度達到7。事發至今仍有不少區域面臨停水情況,也有倒塌的房屋尚未著手復原。四國的愛媛縣及高知縣4月發生震度6弱(5.5以上 6.0未滿)的地震,震央位於豐後水道。今年地震頻繁,如同1995年1月17日阪神淡路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的巨大地震似乎正在蓄勢待發。當前最怕發生南海海槽特大地震、首都直下型地震。即使日本身為地震大國,超高樓商辦、超高樓公寓大廈四處林立,但專為預防巨大地震的建築結構是日本在行的強項。

 

 

日本的耐震化率超過90%

根據總務省的「住宅、土地統計調查」,國土交通省推估的國內耐震化率(截至2018年)約87%,僅單看公寓大廈等共同住宅,則耐震化率高達約94%。共同住宅總戶數約2,490J萬戶,其中「具耐震性戶數」約為2,350萬戶。政府希望能在2030年之前達到耐震性不足的住宅也能大致消除的目標。

 

中古公寓大廈在進行交易時,常提及的話題就是:「這棟建築是舊耐震基準還是新耐震基準?」新耐震基準自1981年(昭和56年)6月1日開始實施,規定即使發生震度6~7的地震建物也不會倒塌,1981年以後完工的建築需符合新耐震基準。此新耐震基準以保護生命為最低基準,而非假設建物完全不會受損。

 

另外日本也有「耐震等級1」、「耐震等級2」、「耐震等級3」的基準,這是根據2000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促進住宅品質保障等相關法律」(品確法)制定的「住宅性能標示制度」的標示耐震性指標。耐震等級1是指即使發生《阪神淡路大地震》等級的地震也不會倒塌,耐震等級2是指震度為等級1的1.25倍、等級3是指震度為等級1的1.5倍也不會倒塌程度的耐震性。

 

制震等工法為新建公寓大廈等的標準配備

大地震除了震度本身以外,還會因長週期地震動造成震動傳遞且不流失能量,導致高樓大廈出現水平搖動的現象。發生東日本大地震時,首都圈的高樓大廈的高樓層住戶(千葉市內居民)表示:「整棟公寓大廈劇烈搖晃,冰箱甚至從右邊跑到左邊」。歷經了阪神淡路大地震與東日本大地震後,最近高樓大廈一般都會導入防止建築搖晃的機能。三井不動產、三井不動產RESIDENTIAL在JR中野車站北口附近正在興建的二棟分售公寓大廈,地上24樓的「PARK CITY 中野 THE TOWER AIRZ」(總戶數545戶)採用制震結構,地上20樓的「PARK CITY 中野 THE TOWER BREEZE」(總戶數262戶)採用基礎免震結構。

 

制震結構是建物內部可吸收地震搖晃的機制,在建物裡設置制震器,運作方式如同汽車和摩托車等的懸吊系統,將地震搖晃的能量釋放到外部。利用橡膠避震器、油壓阻尼器等,減輕傳到室內的搖晃程度,不僅可因應地震,即使面臨颱風等強風也不會搖晃。免震結構的機制是將公寓大廈等建物與地盤分離,讓地震的搖晃不會直接傳遞,尤其可特別抵抗水平搖晃。

 

只不過,這些工法各有優缺點。制震工法在地盤軟弱的情況下,不易發揮功效。免震工法難以抵抗垂直的搖晃,且因採用建物與地盤被分隔開的構造,遇到強風也會感受到搖晃。至於導入成本方面,制震工法可用比免震工法更低的成本完成。各個物件似乎都會根據銷售價格的評估與地盤等開發地點條件,而採用不同的工法。

 

同時也能因應土壤液化現象

此外,巨大地震發生時,液化現象也受到關注。地面歪斜,道路變得像海浪一樣,噴砂導致人孔蓋等地下的結構物浮起,電線桿有的傾斜有的下沉。能登半島地震時,長週期震動的能量擴散極遠,而有大範圍地區產生土壤液化現象。尤其是地盤較弱的低窪沼澤,地基承載力較低的可能性很高,因此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公寓大廈開發,將地樁打入支撐地盤的設計變得格外重要。

 

近期的新建公寓大廈開發均會進行地盤調查,根據調查得知的地基承載力進行基礎設計與地盤改良等逐漸趨於普遍。地盤改良時會採用注入藥劑穩固地盤等方法。順帶一提,容易土壤液化的條件包括:顯示地盤強弱的N值20以下、鬆散沙子堆積、地下淺層處有地下水、長週期地震動、震度5弱以上,若同時具備上述條件,就很容易出現土壤液化。

 

此外,對於一般消費者而言,購買中古物件時,也必須先瞭解不動產公司有義務進行關於耐震診斷記錄有無等相關的調查及說明。無論是新屋或是中古,都應當不遺餘力蒐集資訊。

 

為了對未來做好防範,消費者也可使用土壤液化地圖等查閱液化記錄等,確認哪個地區液化可能性較高等由地形與人工整地紀錄進行調查,另外也能活用舊地圖追溯城鎮的構成,例如可從中判斷過去是否為沼澤地、池塘、農地或河川等溼地。這是可以大致瞭解那個地區是否以數百年為單位持續有人居住的基準。找出過去的資訊,再與現代相互對照,其實也很有意思。

箭頭符號進一步了解日本置產 >> 上一則 下一則

更多消息